作为长期关注和研究中国大众跑步运动的媒体,慧跑多年前就和李国强教授相识,一直以来我们都和李教授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友谊。
李教授亲笔为慧跑系列图书之《无伤跑法2:跑步技术优化与训练提升》作序,他对于此书的肯定、支持和推荐激励着慧跑坚持服务大众跑者,倡导科学训练。
对于慧跑的采访,李教授从来都是欣然答应,当慧跑收集大众跑者关心的训练话题求助李教授时,李教授每每给予专业、细致、耐心的解答,我们在2020年夏季奔赴云南丽江采访李教授,亲眼目睹了他的训练风采,也品尝了他为队员烹饪的营养美食。
谨以此文悼念李国强教授。
从事一辈子中长跑训练教练的爱国情怀
李国强教授从上海体育学院本科毕业便一直在上体工作,从一名体育教师到名将李芷萱、张新艳、李美珍等人的主教练,李指导从业四十多年,见证了中国马拉松事业的起起伏伏,也见证了这项运动从少数精英运动员从事的冷门项目如今全民参与的大众第一运动。
因为对于这份事业的情怀和热爱,李教授在退休后选择继续从事一线训练,他曾对我们说:“我们国家的国力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日本。
但在马拉松这个项目上,日本明显领先我们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当看到我们十几亿人都出不了几名优秀马拉松运动员,而日本仅仅两亿人口就远远在这个项目上超越我们,我还是憋着一口气。”
李国强教授指导李芷萱训练
对于如何实现赶上甚至超越日本这个目标,李指导自己也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日本有多名女子选手具备220左右的水平,而我们目前还没有选手能达到这个水平,中日之间差距不小。
我们拿什么战胜日本?有什么底气挑战日本?还得靠扎实的训练。日本人在马拉松项目上的突破事实上也是依靠以突出量为主,同时兼顾强度的训练方式,因为亚洲人种并不具备非洲选手那样的天赋和先天优势,如果不在训练上想办法,那么突破只是一句空话”。
师徒齐心其利断金
李指导最早指导李芷萱训练是在2013年,李芷萱入选国家青年集训队,李指导则是当时的国青队教练。
当时,中国田协聘请了意大利名帅卡诺瓦,由他执掌国家中长跑队帅印,那个时候,几乎所有中国优秀中长跑运动员都跟随卡诺瓦在国内外进行集训。
2014年11月到2015年12月,李芷萱也被卡诺瓦招去加入集训。不幸的是,练了整整一年,她的1500和5000米成绩大滑坡。
李芷萱跟李指导联系,说能不能在你这里练?李指导说:行。
通过师徒密切合作,逐渐将李芷萱从1500/5000米专项转至马拉松,并且将李芷萱带到国内一流水平。
李芷萱之前是一名1500米、5000米运动员,有不错的速度能力,但中国在中距离项目上与先进水平相去甚远,李指导让她尝试跟着队伍进行长距离训练,结果发现她完全能跟住,这说明她不仅速度不错,耐力也相当有潜质,因此,李指导萌生了让她从中距离向长距离发展的念头,这也得到李芷萱本人的认可。
此外,李芷萱体重较轻,这在长距离上也具有一定优势,加之她之前从事中距离速度耐力型项目的训练,速度感良好,假以时日,出成绩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李芷萱不缺速度,想要在马拉松这个项目上有所突破,加强基础耐力就是必然,那怎样加强基础耐力呢?
李指导针对李芷萱实施了以突出跑量为特征的训练,在李芷萱取得长足进步的2019年冬训,好几个月,李芷萱的周跑量都在200公里以上,最高可以达到220左右,这还是在云南高原完成的。
最终,扎实的训练让李芷萱在2019年名古屋女子马拉松赛上实现突破,2:26:15成为当年中国女子运动员难得的优异成绩;
2019名古屋女子马拉松李芷萱一战成名
2023-2024年才陆续有国内其他女子运动员超越李芷萱的这一成绩(张德顺2023年名古屋女子马拉松2:24:05、夏雨雨2024名古屋女子马拉松2:25:45),直到现在,李芷萱2019年创造的2:26:15的这一成绩也能排到近5年国内女子马拉松成绩前三名;
而在去年名古屋马拉松赛上,李芷萱以2:26:28达标2:26:50的奥运会标准,在今年名古屋比赛中,李芷萱带伤参加,成绩为2:28:49,殊为不易。
在一次赛后采访中,李芷萱还“揭了”李指导很多“底”,李芷萱说:我李指导对于我的成绩预测特别准确,2019年名古屋马拉松李指导预测她的成绩为2:26:30,最终实际成绩为2:26:15。
他还说:“李指导对于我要求严格,对于训练计划执行说一不二,有时量和强度很大,让她觉得难以理解,但回过头李指导就会给她解释,为什么要采用这样大运动量或者大强度的训练,经过教练的解释,她也能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练,欣然从命。”
这样的一种交流方式,其实就充分说明了真正高水平教练和高水平运动员之间已经不再是一种高压威严式的绝对命令和绝对服从的关系,而是在相互信任、坦承沟通和完全默契中对于训练目标的高度认同和训练过程的步调一致。
用李芷萱的话来说,就是“你说行咱就练”的互信合作关系。
李国强和李芷萱师徒二人的互信、默契,产生1+1>2的效果,让这对师徒创造了许多不可能,这就是伯乐和千里马合作的力量。
李指导敬业精神有口皆碑
慧跑在2020年8月赴云南采访李国强教练时,看到了队伍严格、系统化的训练,李指导始终和队员摸爬滚打在一起,队伍在一家餐馆定点吃饭,但考虑到运动员营养,除了餐馆每日正常供餐,李指导都会自己亲手做“硬菜”带到餐馆,而李指导的厨艺在专业圈子里也是小有名气。
清晨的丽江环城路上,李指导开着车监督队员训练也早已习以为常,而定期到丽江人民医院抽血监控运动员机能状态指标,用血乳酸测试运动员训练状态,晚上亲自给李芷萱、张新艳等重点队员放松恢复,体现出一名老体育人对于事业的热爱、执着和专业态度,令人敬佩。
餐桌中间搪瓷盆里就是李指导亲自下厨的“硬菜”
清晨六点布置晨练训练计划
一边开车一边监督队员训练
李指导的几朵金花能征善战
除了李芷萱,张新艳、李美珍也是李指导的得意门生,我们来说说两人与李国强教授的故事。
2014年冬训,张新艳入选国青队,当时的教练就是李国强教授,从此跟李指导结缘。
在此之前,张新艳主项3000米障碍的最好成绩是10:03,且多年停滞不前。跟随李指导训练大半年,张新艳成绩就提高到9:46,2016年张新艳跑出9:28,顺利达到参加里约奥运会所需要的9:40达标成绩。
正是因为成绩的突飞猛进,张新艳甚至在没有出国参加过世界级大赛的情况下,就一步登天踏上了里约的奥运跑道。
李国强教授悉心指导张新艳
由于奥运会参赛人数限制,李国强教授未能与张新艳一起参加里约奥运会,所以张新艳在没有教练陪同情况下,独自一人踏上里约奥运之路。
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张新艳特别新鲜和兴奋,里约之行对她来说是这一生中难以忘记的美好回忆。虽然没有教练陪同,但张新艳一直和李指导保持密切联系,并且在李指导指导下独自进行赛前训练。
3000米障碍比赛当天,她甚至是独自一人前往赛场进行热身、检录,小姑娘表现出很强的独立自主性。
3000米障碍要比两枪,张新艳被分在第三组,最终她跑出了9:31的不错成绩,在三组中总排名第17名,由于决赛取前15名,张新艳遗憾未能晋级决赛。
尽管3000米障碍这个项目在领导眼里完全是毫无希望创造优异成绩的项目,以至于张新艳几乎是在无人关注的情况下参加了这场比赛,但张新艳还是很好地展示了中国运动员的拼搏精神。
中距离跑是我国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最大的项目之一,张新艳能够代表中国出战已经是了不起的胜利,这也代表了她和李指导的不懈努力。
张新艳是里约奥运会我国仅有的两名中跑运动员之一
在2021年冬训期间,张新艳遭遇了小腿骨膜炎,张新艳说有段时间这个伤痛对她带来了很大困扰,不仅早上起床后下地行走时疼痛,热身和刚起跑一段时间也痛,跑到后程小腿麻木后疼痛有所缓解,但训练结束后疼痛又会再次发生。
但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张新艳也没有中断训练,这就是运动员发生伤痛时不得不面对的一种情况,只能一边治疗一边康复一边训练,李教授既是教练、又是队医,又是按摩师,经过李教授的悉心训练和治疗康复,张新艳在经历了一段时间一瘸一拐的艰难训练后,最终通过科学训练和治疗康复本身,战胜了小腿骨膜炎。
张新艳也表示,这个冬训她完成下来也颇为不易,一方面自己经历并且战胜伤痛,另一方面并没有因为伤痛影响到训练的系统性,还是保质保量完成了训练。
天道酬勤,在2021年绍兴举行的长三角田径精英邀请赛女子3000米障碍跑比赛中,张新艳发挥出色,跑出9:20.32好成绩夺冠,一举打破尘封14年的全国纪录。
而在2022年杭州亚运会选拔赛上,首次参加正式马拉松比赛的张新艳,就一举以2:26:56的成绩获得全国冠军。
张新艳跟随李国强教练训练多年,建立了很好的师徒友谊,对于这位教练,张新艳赞不绝口,她说李国强教练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教练员,极为敬业,十年如一日,他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用在这支队伍上。
张新艳说,李教练扮演的角色特别多,他是一位要求严格的教练员,制定和执行计划说一不二,对待训练一丝不苟;
他是技艺精湛的厨师,李教授为了保证运动员营养,自己亲自下厨为运动员烧鸡汤、烧鱼、炖牛肉,还变着花样做队员喜欢吃的菜,李教授的厨艺也在圈内久负盛名;
李教授还是康复师,晚上还要亲自给队员进行按摩、筋膜枪放松,有时还要给队员做治疗,基本上是半个医生。所以李教授是集教练、营养师、按摩师、队医、司机于一体。
正是因为李教授的勤奋和专研带出来李芷萱、张新艳等国内一流运动员。他也把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传递给他的队员,正如一句话所说,“教育之道无他,唯爱与榜样而已”。
李芷萱张新艳两位高徒为李国强教授庆祝生日
李美珍来自福建,也是福建中长跑一姐。曾经入伍代表解放军参加了2019年武汉军运会。202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获得女子万米第四名,人们记住了这位起点前比心的美丽姑娘。
南马奥运达标赛,首次参加全马比赛的她最终以2:37:50的成绩获得第12名。
李美珍2015年1月加入国青队,当时国青队教练就是李国强教授,从那个时候开始,李美珍就一直跟随李教练训练,对于这位教练,李美珍是绝对信任和信服。
她说李国强教练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教练员,极为敬业,起早贪黑,十年如一日,他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用在这支队伍上。
李指导对于大众跑者的重要训练建议
李指导除了专业训练以外,也很关心大众训练,李指导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大众跑者不为名不为利,却认真训练,其刻苦精神甚至不亚于专业运动员,所以他经常用大众跑者对于跑步运动的热爱和执着精神教育他的运动员。
一、李指导对于大众跑者LSD训练的建议
李指导认为对大众跑者而言,不要着急提强度,延长距离比加快配速要更安全更稳妥,他认为身体对于量的适应能力要比对于强度适应能力更好,量增加一些,身体承受负荷的冗余空间较大,但贸然增加强度,容易出现过量负荷,给心肺系统、运动系统都带来比较大的压力,比如出现心率飙升,运动损伤等现象。
李指导认为大众跑者优先发展量,当量积累到足够多,那么再上强度也不迟,并且李指导的经验是,当量积累足够多,再去跑强度,其实也会发现没那么累,可以基础耐力训练对于跑者的重要性。
李指导建议大众跑者在进行LSD训练时,心率一般保持在145-150左右,不超过160,在这样的心率范围尽可能循序渐进地、不断地延长距离,从而最终让跑者通过大量的LSD训练积累足够多的跑量,打下扎实的耐力基础。
李指导还强调为了避免长期训练负荷不变引起身体适应,跑者就要有意识延长LSD训练的距离,比如之前自己一般LSD训练跑10公里,那么要逐步加到11,12,13,14,16公里,通过不断增加训练负荷,打破身体内在机能平衡,从而对身体产生新鲜刺激,进而产生更高水平的适应。
二、李指导对于间歇跑的训练建议
李指导眼中的高质量间歇跑应当满足以下几点:
1、一定要先建立良好的基础耐力再进行间歇跑训练
间歇跑训练并不是灵丹妙药,也非什么神秘的训练方法。在没有足够跑量积累的情况下,进行间歇跑一方面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心肺负担过重,受伤风险较高。
间歇跑一般安排在训练阶段的中后期,把量跑足了,再上强度不迟,这是李指导特别强调的一点。
2、如果有可能,间歇跑应当逐渐加快速度,也即前面几组速度可以稍慢,后面几组稍快
很多大众跑者间歇跑训练时,往往先快后慢,这是能力不足的表现,还有一些跑者能保持每组配速稳定,这当然不错。
但李指导认为真正高质量的配速跑,要在后面几组逼近身体极限,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挖掘人体潜能。这一点,可能颠覆了很多跑者的认知。
也就是说,在进行多组间歇跑训练时,要有意识地在后面几组逐渐加快速度,可能很难,但也很有效果,不逼一把自己,怎么知道自己的潜力!
3、间歇跑间歇时间并非一定固定,根据心率灵活调整
李指导认为间歇跑一定要保证在每组跑的时候达到预定的强度和速度,而能否达到规定速度很大程度受到间歇时间的影响,如果速度很快,间歇时间就可以稍长,如果速度偏慢,间歇时间就要稍短。
按照间歇跑前面几组速度可以稍慢,后面几组稍快的思想,那么间歇时间随着速度加快,允许稍微延长间歇时间,目的是保证训练强度。
李指导认为一般心率降到120次/分就可以进行下一组间歇跑,对于大众跑者而言,心率降到110-115之间进行下一组也可以,这样没那么累,更加安全。
4、一定要尽量完成训练总量
李指导认为要根据个人能力设置合理的训练目标,目标确定以后,在训练中就要咬牙完成,不能半途而废。
大众跑者往往训练随意性强,状态好多练几组,状态差少练几组,李指导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只要目标确定,无论天气、状态都要尽力完成,而如果无法完成,就说明目标设置不合理或者并没有练到位。
5、不建议在间歇时停下来原地不动休息
李指导认为在间歇跑休息过程中尽量避免原地休息,更不要完成一组就立马站着不动,这样身体猛然刹车容易导致重力性休克。
他的建议是逐渐降低速度,慢跑或者走路都是可以的,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恢复加快乳酸代谢,一方面也是一种训练。
小结
李教授的离世无疑是中国中长跑事业的重大损失,他的弟子也纷纷表达了悲痛、缅怀与感恩之情,他的一位弟子是这样说的:“是您让我羽翼丰满,是您带我走向成功。今天是我人生中最痛苦的日子,犹如黑暗笼罩,悲痛无助,难以接受。
再也听不到那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训我叫我训练;愿您在天堂安宁再无病痛折磨,我将永远想念您,感谢您给予我的一切;师父您一路走好!”
再次向这位十几年如一日,敬业爱岗的资深名帅表达我们的悼念!
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中长跑人的努力,才有了如今中国中长跑事业的蒸蒸日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